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度融入胶东一体化协同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迫切需要。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区位特点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以变应变以开放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抢抓机遇、先人一步,推动高密临港经济区建设全面起势。抢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实施、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的重大历史机遇,把建设高密临港经济区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全力加强对接争取,组织9个专班与国家部委、省、潍坊和青岛常态化对接,完成起步区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和潍坊综合保税区东片区选址,力争纳进入省“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笼子。二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以融入胶东半岛“一小时经济圈”为导向,进一步畅通与青岛、胶州、 胶东国际机场的路网连接。统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通信网络建设。三是高起点布局产业发展。突出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强产业承接。持续开展“线上”拓市场行动,重点针对欧美、日韩、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推动一批线上展洽活动。加快中车配套产业园、泰迅智能建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水平打造承接青岛产业转移聚集区。
二、聚焦动能转换、危中育新,狠抓“双招双引”
项目建设。一是着力突破招商引资。聚焦北上深广济青和日韩地区,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发挥好招商大使、在外高密人脉资源优势作用,加强与猎头公司、咨询机构等专业力量合作,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努力引进更多的龙头旗舰项目、优质高端项目和“四新四化”项目。挖掘龙头企业的日韩客户资源,对接青烟威地区日韩资源,吸引更多建链、强链、补链的日韩项目落户。二是着力加强招才引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探索实行“揭榜挂帅”项目引才,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加快高密(青岛)科创中心、化工产业园专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平台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流程再造,努力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好局面。三是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五个十”项目建设,强化领导包靠、专班推进、全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推动实际投资速度和投资总量实现“双提升”。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构建全市要素协调机制,把最好的资源分配给最好的项目。
三、聚焦以变应变、主动作为,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一是精准帮扶外贸企业。以保订单、保交期、保供应链为重点,对进出口前20名企业强化领导包靠、每周调度、全程服务,对65家外贸企业全部派驻政府特派服务员,“一企一策”解决生产、物流等问题,推动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线上展会,引导企业咬紧大客户、把握新需求,努力稳欧美、拓日韩、突破“一带一路”市场。二是更大力度引进外资。聚焦海外、瞄准外企,引导美豪机械、达瑞雅工艺制品、艾斯特检测等企业尽快出齐外资,推动科乐收、泰迅、建滔化工等企业增资扩股或债转股,确保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三是打造新的开放场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市场要素、创造新的组合,实现各方需求统一、优势聚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纺织行业,创新“政府+企业+资本+技术”组合模式,建设智能织物创新中心,推进“纺、布、染、衣”全链条提升。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出口企业“外转内”,加快建设胶东空港电商创业园等3个直播小镇,促进企业产品、管理、营销全面升级,实现内外贸灵活切换、稳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