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前期征求各单位关于省行动计划落实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潍坊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期限:2020年12月24日至12月30日。
联系人:王平礼8090648;崔爱虹8237848。
邮 箱:fgfzk@wf.shandong.cn。
潍坊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
2020年12月24日
潍坊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制定本计划。
一、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1.构建数字化政策平台服务网。积极应用数据整合、数据挖掘等技术,重点推动潍坊市涉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潍坊财政预警指挥平台、潍坊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潍坊市医疗保险网上服务系统、潍坊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等建设,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实现“政策一次到位”,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实。(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直相关部门)
2.完善政策兑现机制。各级各部门涉企政策出台时,配套发布解读文件,明确政策联络员,建立企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每年定期开展政策调研和落实评估,及时受理企业咨询和问题建议,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双招双引项目,县级实行主动对接,动态跟踪,全程服务。(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
3.畅通联系服务企业渠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功能,开设企业开办、注销专区,实现“一件事、一窗办、一次好”,打造潍坊企业开办新速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服务,密切政企沟通协商,积极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方式解决企业和商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审批服务局)
4.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以政策宣贯、企业家培训、服务下基层、企业5G应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县市(区)、产业集群(创业基地)”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服务效能。力争每年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举办大型推广性市场活动4次以上,惠企政策宣贯等专题培训10—15班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
5.培育提升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连接工业设备200万台以上,推出工业APP应用程序15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6.支持企业上云发展。持续开展“企业上云”行动,重点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打造“云行潍坊”升级版。到2022年,全市上云企业2万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7.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开展企业数字化赋能论坛、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小巨人”等优质企业,率先通过数字化赋能成为标杆企业,示范带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8.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积极落实《关于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力度。每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计划,用好全省“山东技改在线”平台,举办技术改造供需对接会,精准开展“一县一企一策”诊断咨询,重点推进装备、化工、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建筑、交通等行业BIM技术推广和深度应用,积极争创省级BIM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9.加快民营企业研发创新。支持民营企业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政产学研金服用”协作创新,集聚智力、财力实施难题攻关。举办市级创业大赛、潍坊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开展工业设计系列活动,以赛促创、以赛促训、以赛促效,营造全市重视支持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遴选企业优秀项目参加省级、国家级“创客中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不断提升潍坊创新影响力和集聚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0.开展重点行业对标学习活动。围绕“十强”产业、“四基”领域、“高成长”企业,选择树立一批高质量发展典型,每年分领域组织2场左右对标学习促提升活动,每年组织1次赴省外对标学习提升活动,三年内带动500家企业“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1.强化人才支撑。深化“才聚鸢都”等引才活动,加大急需紧缺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育力度。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围绕“十强”产业急需职业(工种),培养一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人才需要。大力培育优秀企业家,组织举办“潍坊企业家大讲堂”,依托国内高校、教育机构及本地培训资源,举办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班,每年培训企业家500人以上。畅通交流渠道,每年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调任一批专业人才到党政机关工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
12.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加大“个转企”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企。落实国家、省、市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的支持政策,加强各类创业平台建设和规范提升,走出潍坊特色的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新路子。力争每年培育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家左右、省级3家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审批服务局)
13.实施小微企业升级攻坚计划。按1.2倍比例调整补充全市“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强“一对一”精准服务,发挥市资本服务中心帮助小微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对接的纽带作用,加快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步伐,推动企业上档升级。力争每年300家企业升规纳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4.实施高成长企业重点培育计划。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和全链条培育,力争每年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隐形冠军”40家以上,争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瞪羚”企业6家以上,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实施骨干企业跨越赶超计划。以新跨越民营企业培育为载体,推动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的骨干企业纳入新跨越民营企业储备库重点培育,列为上市后备资源,支持其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做大做强。对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分阶段给予补助。力争每年筛选1-2家骨干企业纳入培育库,三年新增新跨越民营企业1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五、推进产业链条融通发展
16.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按照“1+3+3+N”集群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开展精准“双招双引”,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实现“领航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调融通发展。到2022年,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绿色铸造、商用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集群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国际动力名城、全国领军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7.强化云端供应链支撑。积极推广应用“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青岛“柠檬豆”供应链等平台,借鉴其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重点培育面向潍坊本地工业企业的供应链示范平台,借力云端实现企业快速融入供应链,实现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8.打造“互联网+外贸”示范平台。优选3家综合实力强、资源集中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成区域服务示范平台,面向全市小微外贸企业,形成通关报检、国际物流、外贸融资、出口收汇、出口信保等“一站式”服务。帮助零业绩外贸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或委托进出口业务,每年力争孵化100家,三年孵化300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9.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民营企业在东亚、东南亚和非洲设立境外企业,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独立或抱团设立境外园区。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欧美、“一带一路”、非洲等重点市场建设布局一批境外公共海外仓,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从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每年力争新建(租赁)2-3家、三年共建设(租赁)10家公共海外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六、强化金融资本赋能增效
20.建立完善信贷服务体制机制。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占比。认真落实“抵质押物价值重置”机制,适当提高抵质押物率。拓宽股权、生物资产等新型抵质押物范围,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允许办理顺位抵押。持续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首贷培植”专项行动,深化“银税互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对向首贷客户办理的商业票据贴现,优先予以再贴现支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市大数据局、潍坊银保监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
21.发挥财政基金支撑作用。各县市区、“十大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重点企业项目、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科技初创小微企业设立基金,市级引导基金积极参与,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基金)持续投入。引导地方金融平台机构加入省级应急转贷服务体系,扩大民营企业应急转贷受益面,力争到2022年,应急转贷服务机构覆盖全市。(责任单位:“十大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22.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认真落实《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标准化票据及商票保贴业务推广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办理融资业务。引导银行机构完善业务管理体制,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主业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企业。适当提高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订单融资、存货与仓单质押等业务的融资比例。推动应收账款标准化和透明化,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潍坊银保监分局)
充分发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督促检查,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