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0年6月11日至8月10日,市委第六巡察组对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进行了巡察。9月27日,市委巡察组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整改工作基本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市委第六巡察组反馈意见,把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学习市委巡察工作的有关要求,全面认领巡察反馈问题清单,坚决落实巡察组提出的整改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扎实推动巡察整改工作收到实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巡察反馈后,局党组立即召开扩大会议,逐条逐项学习巡察反馈意见,认真审视,深刻反思,深入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对照反馈意见,领导班子成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逐一进行对照检查,为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措施。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为副组长,15个工作专班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党委,由分管机关的党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巡察整改工作;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督查督办。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条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完成时限,坚决压实工作责任。
三是强化跟踪问效,扎实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建立整改跟踪问效机制,逐条核查、跟踪督办,持续推动整改工作开展。对方案明确的整改事项,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全程跟踪督促检查,确保按照整改要求全部整改到位。结合全市思想作风整顿组织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值班纪律、会议纪律,及时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有效起到了警示和推动作用。
四是坚持以点带面,不断巩固提升整改成效。用好巡察成果,体现巡察成效,正确处理抓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与推进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把市委巡察整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中,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整改结果运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构建常态长效监管体系,确保制度规定有效落实。
二、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
(一)关于“政治站位不够高,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不够有力”方面的问题
1.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不够深入扎实”的问题。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研究谋划“三农”工作,真正把“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内化于行。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组织理论中心组成员每月至少集中学习研讨一次,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潍坊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突出研讨和交流,加强思想碰撞,引导党员干部加深理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干部包靠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和县级干部重点项目包靠责任制,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形式,主动到农村到田间地头察民意、访民情、解难题,深入研究我市“三农”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好参谋助手。
2.关于“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深入研究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制度机制。制定《关于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工作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五大振兴”工作方案》,实施乡村振兴主体培育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八大行动”,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规划,形成了“1+5+5+N”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组建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和办公室,成立“五个振兴”工作专班,每半年召开一次农业农村委员会议,听取各专班工作情况汇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建立了“市抓统筹、县为主体、镇村为基础”的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新内涵。先后组织在北京举办“三个模式”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在潍坊、寿光、诸城分别举办“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的新实践调研座谈会、新时代创新“寿光模式”研究会、山东社科论坛乡村振兴诸城研讨会、中日韩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从理论、制度、实践层面对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赋予“三个模式”新内涵进行深入研讨,极大地丰富了“三个模式”的内涵,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
三是研究提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实践路径。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坚持产业为基、全面振兴,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坚持城乡融合、全要素支撑,坚持组织引领、全民行动”的潍坊市乡村振兴新路径;提出了“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诸城市“三区”共建模式;提出了“生产标准化、农业园区化、蔬菜品牌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寿光市“六化发展”模式。
3.关于“统筹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差距”的问题。
一是突出抓科技创新。立足“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把种业研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核心,用好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三大国家级平台,加快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已培育蔬菜种子研发企业26家、自给率达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
二是突出抓开放发展。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点突破国家农综区,规划建设中日韩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日现代农业“双国双园”,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特色农产品博览会、首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全市农业外资企业900多家,农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和1/6。
三是突出抓品牌创建。印发《潍坊市农产品品牌提升方案(2020-2022年)》和果业、大姜、潍县萝卜品质提升方案,出台《2020-2022年潍坊市农产品品牌奖励办法》,筹备成立潍坊农品品牌协会,“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1500个以上,培育100个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二)关于“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担当作为的意识不够强”方面的问题
4.关于“推进工作部署落实不够有力”的问题。
一是突出抓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获省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激励奖励,有效应对疫情病情虫情灾情,全年粮食总产量85亿斤、增长0.92%,小麦、玉米粮食单产双创历史新高。落实扶持政策,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先后招引落户新希望六和年出栏300万头、龙大年出栏50万头、大北农年出栏20万头、大好河山年出栏10万头等生猪养殖项目16个,生猪存栏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二是重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76.88亿元,农村厕所改造、无害化公厕建设、村庄道路硬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美丽庭院创建等全部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顺利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级验收。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
三是持续抓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双十”培育工程,培育10家产值过50亿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10家产值过10亿元全产业链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3处、产业强镇23处、田园综合体20处、休闲农业示范点20处。昌乐西瓜入选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第一批产业集群建设名录。
5.关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问题。
一是开展思想作风整顿。以全市思想作风整顿为契机,扎实开展思想作风方面问题自查,深入查找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不足,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组织召开思想作风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作风,勇于担当作为。
二是推行“专班制”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工作任务相近、业务职能互补的原则,在调整完善科室职能的基础上,优化工作力量配置,实施“集中领导、集中办公、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专班制工作运行机制。运行近一年时间以来,工作效能明显提升,推托扯懒散等现象大幅度减少。
三是狠抓机关工作纪律作风。健全完善机关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等21项机关管理制度,编印《机关管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上下班考勤制度,外出请假备案制度;推进“一周一评价、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总结、全年总考核”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激励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奋进争先的积极性。
6.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时有显现”的问题。
一是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各方面,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农业农村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整治、惠农政策落实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题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和长效机制,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是扎实开展“四察四治”整治。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制定《局“四察四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思想作风整顿和以案促改整治,紧扣“三农”工作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大力整治形式主义问题,推动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围绕中央和省、市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更好的落实落地,研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优化实施路径,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干好每一件事情、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差距”方面的问题。
7.关于“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行党支部组织生活“一周一部署、一周一评比”运行机制,组织全体党员经常学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全年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320次。
二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为抓手,制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工作方案》,按照“支部建在工作专班上”的思路,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聚焦主责主业,组织各党支部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和特色支部创建工作。
三是抓好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和乡村振兴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各党支部坚持把基层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之中。
8.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列为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研究部署、推动落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强化正风肃纪。坚定扛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组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抓好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认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定期听取分管领域党风廉政情况汇报、组织讲廉政专题党课。
三是聚焦责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现责任规定》,研究制定我局《党组及党组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组织层层签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局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机关党委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机关党建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9.关于“执行财经制度不严格”的问题。
一是健全财经制度。研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内部控制工作手册》《经管管理使用指南》等制度,提升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防止了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
二是加强财经管理。对全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工作台账,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高度重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发挥预期效益。
三是提高守纪意识。落实出差(培训)审批手续,加强出差审批工作管理。加强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合法。
三、今后整改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按照市委巡察工作要求,持续发力、常抓不懈,不断强化监督执纪,确保各项整改成果持续巩固。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强党组政治能力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懂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改实效。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着力在建章立制、保持长效上下功夫,推进整改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整改成果科学转化,最大限度释放整改综合效应,确保解决问题的成效符合群众期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锤炼过硬作风,提升工作水平。扎实开展纪律作风整顿,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执着,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用作风建设成效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落实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更多开展“四不两直”调研,鼓励干部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查实情、摸真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五是扛牢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压实党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扎实推动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监督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共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
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