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滨海区创新推行区级人才工作专员、部门单位人才联络员、企业人才专管员、高校科技人才专员“四级专员”模式,切实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增强齐抓共管合力,构建起“区、街(部门)、企、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区级专员牵头抓总布全局。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配备6名精干人员担任区级人才工作专员,负责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拟定全区性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规划,指导并协调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人才发展,督促检查重点人才工作及政策贯彻落实。同步组建滨海区人才发展集团,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资源开展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搭建“法定机构+市场主体”的人才工作新模式,滨海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部门联络员协同上下促融合。立足工作实际,在区直部门、街道园区分别筛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同志担任人才工作联络员,负责人才工作的“上传下达”,对下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要求,对内开展各项人才服务工作,对上传递行业或服务对象人才工作意见建议。对部门单位人才联络员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把部门单位人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分管领导、人才工作联络员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推动科创园获评山东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试点园区和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获得省级2000万元资金扶持。
企业专管员立足主体挖潜力。企业人才专管员是四级体系中的“基石”,重点负责推介宣传滨海区人才政策及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的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及时分析研判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或提供人才线索,并全力支持配合全区人才工作开展,成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对企业人才专管员不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业务指导,以提高适应人才工作开展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年底进行统一考核,按照工作成效给予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引才育才领域从化工产业拓展到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产业,引才育才行业从工业企业拓展到教育、卫生、文化、金融、餐饮等多行业,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蜕变,招才引智活跃度及成效性明显提升。
科技专员驻校入所精服务。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筛选2名政治素质好、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实,工作经验丰富,又熟悉科技、人才工作的科级干部分别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人才专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校地共谋创新、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资源,收集和筛选高校专家、教授信息11条,科技成果4项,初步达成合作3项,构建起聚集人才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高校院所,做好科技人才专员日常管理,建立全程管理服务机制和开展跟踪服务指导,确保科技人才专员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