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起草过程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鲁政发〔2021〕6号)和《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国知发服字〔2021〕10号),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系列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从调整资助奖励政策、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与专利非正常申请、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进服务业发展与监管等6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13条举措。
文件起草过程中,先后征求相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意见建议;积极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公共服务司及国家商标局相关业务部门,对“放管服”改革举措的必要性、可行性听取上级部门业务指导意见和建议。
二、主要内容
(一)调整资助、奖励政策。省局已全面取消企业首件发明专利资助、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资助及企事业单位国内发明专利年费维持资助等商标、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要求各地各级全面自查,全面取消商标、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科学设定高质量发展指标,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二)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组织开展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非正常申请核查工作,对非正常专利申请人,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企业备案、专利奖评审、专利费减、专利优先审查等方面进行相应限制。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效能。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政策措施。建好用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不断扩大预审授权领域,服务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授权、维权。二是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网上流转和办理。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员人才库。三是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推动将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市、区)、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现场精准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服务,指导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动态风险预警和保护体系。四是建设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积极对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中心分中心,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与报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咨询与指导。
(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传播利用。鼓励并支持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围绕“十强”产业和区域产业规划搭建全省一体化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采取“微导航”方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专利风险预警机制。二是提升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能力。建好用好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济南、青岛、烟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为关键节点,布局设立运营分中心。持续推进省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建设,组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开展专利转移转化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开展,制定、发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地方标准。三是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建立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公开机制,解决专利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优化公共服务。一是优化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加强商标、专利电子化办理宣传推广,支持有条件的市开办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工作站,试点开展银行在线代办专利权质押登记,推动企业变更登记与商标变更申请同步受理。二是编制发布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三是推进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省知识产权主题数据库,开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管理系统,支持各市建设高标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与监管。推动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制,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代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代理等行为。